思训家卡耐基口才培训机构

幽默的沟通够有效果
  

暂且不谈“故意拒绝”的妙处,只要一提起“拒绝”二字,不少人都会感叹“拒绝比尔很困难!”为什么一定要让人牵着鼻子走呢?为什么说“不”这么难呢?

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,拒绝也是一项必要的对话内容。因为不懂拒绝的人,会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、。

已故的国宝级大师启功先生,也是不得已才拒绝别人。启功先生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,所以向他求学的、求教的人机会踏破的门槛,先生住处终日脚步声和敲门声不断,启功先生自嘲:“我真的成了动物园里供人参观的大熊猫了.”

有一次,启功先生患了重感冒,连床也起不来。担心有人敲门,他就在门外贴了一张白纸,上面写道:“熊猫病了,谢绝参观;如敲门罚款一元。”尽管卧病在床,但也不失幽默。

后来,此事被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知道了。华先生专门画了一幅漫画,并题云:“启功先生,书法大家,人称国宝,都来找他。请出索画,累得躺下。大门外面,免战高挂。上面四字,熊猫病了”

后来,启功先生挚友黄苗子也听说这件事。为了保护自己的老朋友,黄先生便用“黄公忘”的笔名写了一首《保护稀有活人歌》,呼吁大家应该关爱老年只是分子的健康。后来,这首歌被刊登在《人民日报》上,期末短的内容如下:“大熊猫,白鳍豚,稀有动物严护珍。但愿稀有活人亦如此,不动之物不活之人从何保护起,作此长歌献君子。”从这件事能看出,不论你处在生活的那个位置,拒绝都是必要的生活内容。

翻阅古今典籍,会看到很多呼吁大家坚持原则的内容,提倡该说“不”的时候一定要说不。然而,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此难以启齿呢?

这里有一些深层的心里因素,多数人觉得拒绝别人时,自己心里会产生压力,担心跟对方从此心怀芥蒂。结果,那些轻易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常常委屈求全,以至于因为小事就莫名的怒发冲冠,成了“从来不发火,发火就杀人”的人。

为什么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呢,同时又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无发拒绝呢?我们的心底深处在怕什么?这是来源于儿时的成长经历。

小时候,很多孩子跟父母之间都会有这样的对话。

孩子:“我想让你陪我去动物园。”

妈妈:“不可以.。”

孩子:“噢。我的同学都去过哪里。”

妈妈:“看我这么累,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会。”

每个打人都无法满足孩子的时候,当然,他们自己也会因此而在心里上感到不舒服。为了避免自己产生这种感觉,拒绝孩子的时候,他们就会附加一些理由,让拒绝看上很合理。

这对孩子的心里有什么影响呢?提出一个要求之后,不仅没有被满足,还被打人批评为不理解别人,得到一个负面的评价。

长大之后,孩子就会慢慢的不敢在向别人提出要求,并认为提要求被拒绝是非常糟糕的事情。一个不会像别人提要求的人,他内心是非常敏感的,看待事情态度也是悲观的。

一个不敢向别人提要求的人,在别人提出某个要求时,也容易点头答应。由于长期处于这种脆弱的状态,所以,就算别人提出的要求不合理,他们往往也难以启齿去拒绝。

既然了解这种心里,也明白这属于成长的印记,那我们就要学会去突破。不突破,我们很难正真长大;突破了,我们也就过一道难关,并有可能成长为更优秀的人。

该拒绝的时候,大胆的说出“不”